進入內容區塊

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健康心理中心

導師知能

  • 更新日期:112-03-01
  • 發布單位:健康心理中心
你怕胖嗎?淺談飲食障礙症
健康心理中心兼任臨床心理師/何春吉
 
19 的小珍自從進入專科就讀後,變得十分重視自己的外型。原本體型中等的小珍,覺得自己的臉太胖、腰太粗、腿太壯,並對體重斤斤計較。一開始她一天吃兩餐,漸漸地變成一天只吃一餐或是只喝飲料。連續節食好幾天之後,小珍會忍不住大吃一頓,一次可以吃完一碗牛肉麵、一個大比薩、再加上一份大麥克堡套餐。之後驚覺自己居然攝取這麼多熱量,趕緊想辦法把剛剛吃進去的東西吐掉。催吐的情形越來越頻繁,變成只要吃了東西就會去吐掉。媽媽發現小珍不尋常的飲食行為,多次提醒卻不見改善,於是陪同她到醫院求治。
 
淺談飲食障礙症示意圖
 
暴食症是一種常見的飲食障礙症,90%以上是女性患者,多發生於青少年期和成年早期。過去幾十年來,暴食症的發生率逐漸上升,估計約 1~3%的年輕女性罹患此疾病。某些特定族群有較高的罹病風險,像是舞蹈班學生和舞蹈家、模特兒、面對高度壓力或高度競爭性的工作人員等等。

一再發作的暴食是此類飲食障礙的重要特徵,患者會在短時間內吃下超過大多數人可攝入的食物量,而且明知過量,仍無法控制或是停不下來。此外,患者會嘗試各種方式避免體重增加,例如節食,過度運動,自我催吐,或是濫用浣腸劑、瀉藥、利尿劑、或其他藥物。由於身體經常處於飢餓狀態,而使得患者容易想念食物。雖然努力控制飲食,但是當意志力薄弱時,就開始上述暴食、催吐、節食的惡性循環。暴食症患者常自尊心低落,除了因為飲食問題而易發生家庭衝突,也較容易合併衝動性行為,包括自我傷害、自殺、藥物或酒精濫用、偷竊、離家出走等等。

在治療方面,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的目標在減少不當的飲食行為,恢復正常飲食和身體健康,並處理同時存在的其他疾病或併發症。認知行為治療是目前公認最有效的心理治療方式,建議與有經驗的精神科醫師或臨床心理師一起合作進行。藥物治療以抗憂鬱劑為最佳選擇,其它如情緒穩定劑、抗癲癇藥、苯二氮平類亦可改善暴食合併情緒障礙。多數患者在接受生理、心理、家庭、社會文化各層面的整合性治療後,症狀獲得有效的控制。
go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