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入內容區塊

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健康心理中心

導師知能

  • 更新日期:112-03-01
  • 發布單位:健康心理中心
自我傷害與自殺防治之學校系統合作觀點(下)
曾任交大諮商中心兼任心理師/張歆昀
 
除了學校推展防治工作之外,身為第一線與學生接觸之教師與行政人員,可能較有觀察學生行為之機會。學生因情緒困擾而常見的外顯行為有缺乏學習動機、網路沈迷,出現人際關係疏離、退縮之狀態,顯示出對環境的不良適應且失去信心,或是顯現憂鬱的徵兆或不滿的情緒等。這些行為訊息可以增進對於學生心理狀態危機的覺察,有自殺意念的人常會不自覺地發出一些求救訊號,周遭的人若能多加留意,適時給予關懷與支持,就有機會挽救其生命。

近幾年推展之「自殺守門人」概念(自殺防治中心,2007),分別為「1 問」—主動關懷與積極傾聽,詢問情緒困擾之程度,評估其嚴重性。當和想要自傷或自殺行為的人談自殺,並不會促進真正的行動,反而是提供一個機會讓其他人知道怎麼協助他。「2 應」—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,以及「3 轉」介—資源轉介(如學校諮商中心、自殺防治中心或醫療機構)與持續關懷。儘管這個名詞聽起來有些沉重,但其實質是在說明不要靠一己之力,結合家庭、社區及醫療資源,當觀察到學生的行為線索時,以校園為基礎的校園系統合作模式,進行處室之間及系上與行政單位之聯繫,進而從「預防」的概念漸漸地移動到「看見需要提供協助」,期能掌握時機適時地協助學生度過生活考驗與促進心理成長。

每當青少年發生自我傷害事件造成生命的消逝,甚是不捨與難過!當青少年面對挫敗之經驗,導致自我價值感之低落,處於質疑生命、自我認同的危機中,如何協助其發展出自我價值系統以及面對人生的勇氣,除了在一級預防工作中協助校園師生發展個人的調適能力,促使對人的生命意義與自我價值意涵反思,增進心理健康之外,同時在二級預防了解與研究對於造成自殺原因之了解、危機辨識與治療及因應策略,最終當危機發生時也能減緩衝擊,降低自殺事件之負面影響。每個人擔負自我生命創造與生存的責任,如何能夠互相幫助而度過生命中的難關,就從校園系統間合作的機制做起,預防並不代表就不會發生憾事,接納工作的有限性並能從中找出可著力之處,減少自殺危機的可能性及嚴重性。

參考文獻
自殺防治中心(2007):自殺防治守門人 123。
go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