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入內容區塊

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健康心理中心

人際關係

  • 更新日期:112-02-24
  • 發布單位:健康心理中心
你“團”結了沒?從分組報告談團隊合作
曾任交大諮商中心兼任心理師/王淑鄉
 
從分組報告談團隊合作示意圖
 
「人際關係」是現今大學生們常見的困擾問題之一,除了探討如何交朋友、製造聊天話題、向他人表達想法之外,還有蠻多人則是苦惱於如何處理在「分組報告」中遇到的合作問題。「分組報告」是為了訓練學生們的團隊合作能力,在互相協助下完成任務;然而,不同組員間做事方式與態度的不同,也讓合作從開始到結束的過程中,充滿許多狀況。
 

※ 

如何分組、找到組員:每當老師宣布作業採用「分組報告」時,許多人的困擾在於「不知道可以和誰一組」、或「不想再與難合作的人同組卻不知怎麼拒絕」、或「沒人想和自己一組」等。

※ 

難以分工、擺爛不做:在小組人員確定後,接下來的重要工作就是討論如何分配各自負責的工作內容,而這也是小組合作中最常被抱怨,讓人感到不舒服的地方。許多學生的經驗是,很難平均分配每個人負責的量、或有人只想挑輕鬆不需花時間做的事、或只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內容、或直接擺爛不做等。

※ 

開會難約、閒聊居多:小組合作另一個讓人頭大的問題是,共同可以開會討論的時間很難喬定,以致進度一再拖延、落後;或是開會時很少認真討論報告內容,而是淪為閒聊、浪費時間。

※ 

意見分歧、強硬堅持:凡是與他人合作,必然會遇到彼此意見相左之時。然而,當小組中有人強勢的要求其他成員,照著自己的想法去做時,人際衝突就此發生,有些人會選擇直接表現出來(ex 和對方爭吵),有些則是透過不合作的態度(ex 拖延不做或隨意亂做)間接表達不滿。
 
每當遇到面臨這些苦惱的學生們,我常提供以下的解決方式給予參考:
 

1. 

篩選好的成員: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,小組合作是否能有效運作,關鍵在於「你找了什麼樣的成員」。通常合作性高、可溝通、有彈性的人會是好的成員人選,可以讓合作過程中減少許多麻煩事。此外,每個人在小組合作過程中,亦要學習讓自己成為「好的成員人選」,否則慢慢的你將會失去加入好組別的機會,淪為被拒絕的名單人選。

2. 

分工採比例原則:在進行分工之前,可先瞭解「作業內容架構」和「成員人數」之後,再決定如何分配工作量與負責的人數。例如:當老師要求的作業內容與評分比例為,文獻收集來源(30%)、完整書面資料(50%)、三十分鐘口頭報告(20%)等三大部分,而小組成員有 7 人時,在人力分工上可參考評分比例,文獻部分 2 人、書面資料 3 人、口頭報告 2 人,分成三小組後,透過認領(ex 表達能力好的人選擇口頭報告)或抽籤方式來決定組別,然後依序進行各小組負責的部分。

3. 

事先預留開會時間:在確定小組成員之後,當下就需先討論出一個大家可以固定開會的時間,並請每個人馬上預留下來,寫入行事曆中。例如:共同約定週二晚上 6-8 點空下來,優先保留給小組開會使用。

4. 

訂定每次開會目標:要避免開會變成閒聊、浪費時間,可在當次開完會時,訂出下次開會的目標或進度,讓每個人在會後有時間做準備外,主要是讓每次開會都能聚焦討論。

5. 

學習尊重差異:每個人都有權力發表意見想法,你可以不認同但仍需給予尊重,並傾聽與接納他人和自己的差異所在,才能從中找到彼此合作的可行性,創造團隊合作的最大利益,達到「一加一大於二」的效果。
 
在職場環境中,「團隊合作」已是經常性的工作方式,除了跟自己內部的同事合作外,有時也需要和外公司的人進行合作。因此,若在大學期間的「分組報告」中,無法讓自己學會如何與他人有效性的合作,勢必對未來的工作造成影響,萬萬不可輕忽。
go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