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入內容區塊

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健康心理中心

1023電影本事_瑪格麗特戀習題

  • 發布日期:113-11-21
  • 更新日期:113-11-21
  • 發布單位:健康心理中心
《瑪格麗特戀習題》Marguerite's Theorem
 文/ 黃柏威 諮商心理師
瑪格麗特的父親在她小時候就離開了母親,作為中學數學老師的母親獨自撫養她長大,當時母親並狀況不好,她從小學起就幫忙母親改作業,這也開啟她日後的數學之路。

小時的瑪格麗特常失眠,對於未知的世界感到焦慮,給予她安全感的卻是數學,數學裡的規則與秩序,陪伴她走過不安的年少。她一路唸到了巴黎高等師範學院,是同學眼中的學霸,教授的得意門生,現在她要挑戰數學界的重大難題「哥德巴赫猜想」,然而就在她邁向生涯高峰的時刻,在發表會的現場,她的證明過程卻遭到質疑,而這合理的質疑,讓她多年來投注的心力像是付諸流水,她怪指導教授冷落她、怪同儕刻意令她出糗,這件事帶給她很深的羞愧與挫敗感,她像是被擊垮似的,後來甚至因此休學,不想再碰數學,到了運動服飾店打工、甚至靠賭麻將賺錢。

數學曾是她的最愛,但現在卻傷她最深。瑪格麗特真正想證明的,或許不是「哥德巴赫猜想」,而是透過數學來證明自己的價值。也是如此,對於這次的失敗除了難堪之外,她很難從其他的眼光看待,像是「失敗」也可能是科學發展向前邁進的一步。

不過這場「失敗」也意外帶給她成長,過去的她,生活像被數學佔滿,所有心思全在數學上頭,她像是沒有生活的人,但因為這場「失敗」,讓她的生涯有了停頓,然而停頓未必都是壞事,反而給了她機會,讓其他的事物能進到她的生活當中。離開學術研究的象牙塔,她有機會認識從事舞者的室友,對方的活力彷彿帶她走入另個世界,她不需要變成另外一個人,但這樣的連結,讓她的生活也多了點色彩,她開始舞動自己的身體、或嘗試追求親密,說來都是一種探索自我、認識自我的表現。

有時我們會擔心人們的自我放逐,是否會從此一蹶不振,甚至走向墮落?這也是瑪格麗特的母親與教授的擔憂,母親試圖想聯繫她,但她的回應總是防衛,不願告知母親真相,甚至指責母親的關心帶來壓力,不過我們也看見一個沉著冷靜的母親,她願意給予女兒空間,我想這也是後來瑪格麗特願意主動回家的原因,她知道家是永遠接納她的地方。瑪格麗特也在這些新的生活經驗中,有了不同的感受,反而讓她更有創造力,因此她沒有一蹶不振,反倒能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原先困住的問題,她也開始與人分享自己內心的感受,與人的連結,讓她找回了力量。

我很喜歡母親對她說:「雖然你爸拋棄我們,但我還是記得和他一起有過的快樂」,母親想告訴她的是,有些事情不是非黑即白,看似結局不好,但也不要因此就否認自己在過程中曾有的快樂與滿足。由此角度來看失敗,意思是我們不要因為失敗,就全盤否定自我,承認錯敗,但也珍惜當中有過的體會,也許就會發現這條路沒有白走,就像瑪格麗特經歷了失敗,但也意外開啟生命的新可能,只要我們願意在當中持續探索自己、認識自己,這一條路就不會是通往一蹶不振的結局,在這條路上一定會看見不同的風景。
山腰電影院臉書:link

 
gotop